返回主站|会员中心欢迎来到天津信树碳汇科技有限公司!|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天津信树碳汇科技有限公司

低阻力过滤器-低阻力止回阀-低阻力过滤器-转轮式热回收新风...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3601393339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实施细 则与应用实例研究报告

新闻中心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实施细 则与应用实例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21        浏览次数:1807        返回列表
 低碳发展之路
  为了满足“温室气体统计报告工作”的需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能源基金 会的支持下,已经开展了“在中国建立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的可行性 研究”,对国内外的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及相近报告制度进行了调研分析,设计了 中国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的方案,并为支撑这一制度实施提出了政策 和标准建议。
  为了能够细化制度方案的内容与流程,本项目进一步明确了国内工业企业开 展温室气体报告工作的现实条件,并将此现实条件与制度实施细则的设计相结合, 提出在现有能源、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的方案,以 降低企业参与此项工作的成本与技术难度,增强制度措施的可操作性。希望本项 目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企业减排路径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为地方开展碳排放权交 易提供技术支撑,为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研发提供基础参考。
前期研究概述
  作为落实国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步骤,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16%的约束性指标,并将这些指标逐级分解到各个地方。为此,国家在“十二五”期间的多项规划中,均强调了“温室气体统计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支撑“碳排放配额分配”“碳排放权交易”等碳排放控制措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为了满足“温室气体统计报告工作”的需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已经开展了“在中国建立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对国内外的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及相近报告制度进行了调研分析,设计了中国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的方案,并为支撑这一制度实施提出了政策和标准建议。
  在第一期研究中:
  
1)对与在国内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具体从法律基础、标准基础、核算方法基础、监测体系与检测技术基础、数据基 础与企业能力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总结如表 1 所示。



2)对我国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方案设计与比较,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对已有政策的依存度”“成本效益”“技术、方法、标准、数据基础”“报告主体的可操作性”四个指标对各方面制度内容的不同层次方案进行评价,最终组合形成报告制度的完整方案。制度设计的六个方面及相应的若干方案包括:
①报告范围;“报告范围”主要用于确定报告制度所面向的对象。在本研究中,对报告对象的层次分为:行业、企业(组织)、设施。
②报告内容;“报告内容”主要用于确定报告方所提交报告的具体要求。在本研究中,其核心要求的层次分为: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绝对量与报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值。
③测评方法;无论针对哪类报告对象,都涉及一个对所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采用何种测评方法的问题。在本研究中,备选的测评方法包括:通过仪器设备的直接测量方法、使用排放系数的估算方法,及直接测量与计算的组合方法。
④报告频率;“报告频率”是指报告对象采用一定的测评方法提交我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时间间隔。本研究中只设计了“年度”一个层次。
⑤上报渠道;“上报渠道”涉及管理成本、管理方式及后续的监督检查方式。考虑到现有的统计体系及《“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提到的“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的要求,本研究中对上报渠道设计了 2 个层次,分别是:独立的报告平台与以现有统计体系为基础的统计渠道。
⑥监督检查方式;“监督检查方式”是为所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提供质量评估与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中,参照其他制度中常用的监督检查方式,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核查方法,分别是:报告对象自我认证(声明)、管理部门组织核查与第三方核查。
  通过制度方案各个方面各层次间的比较分析,可得到制度各个方面备选方案的优先排序,见表 2

  由此获得一个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的最优方案,即:以企业为上 报单位,采用仪器设备直接测量与排放系数估算相结合的方法,按年度上报温室 气体排放量数据,上报可独立的报告平台进行,监督检查方式采用企业自我声明 与管理部门审查相结合的方式。
本项目的研究思路
  本项目以前期研究为基础,参考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意在进一步与碳交易试点省市的需求结合,深入研究在企业层面的实施细则的要求。
  为了能够细化制度方案的内容与流程,进一步明确国内工业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报告工作的现实条件,并将此现实条件与制度实施细则相结合,增强制度措施的可操作性,为企业减排路径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为碳排放权交易提供基础,我们提出“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试点应用实例研究”的项目建议。本项目主要包括 3 部分内容,具体如下:
1)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现实条件分析
  首先在前期初步调研的基础上,详细收集整理工业企业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相关的管理、计量监测、数据记录、统计等制度要求、实施细则与标准,以详细了解中国工业企业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企业统计台账制度、企业物耗来源、企业计量制度、统计法规要求等方面的现实情况。通过上述调研分析,摸清中国工业企业内部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相关的基础条件,并分析其与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间的联系与缺失环节,为后续实施细则的制定提供依据。
2)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实施细则设计与试点应用研究
  首先根据前期的“中国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方案”,对在企业层面实施报告工作的工作流程、数据收集、排放量核算、报告方式、报告内容等进行细化设计,形成企业层面的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实施细则初稿。然后在试点省市,以前“制度方案”与“实施细则”为载体,深入企业开展试用。通过企业核算与报告的实例分析,寻找与企业现有计量监测基础、管理制度、统计上报、数据收集、排放核算、外部要求等方面相关的问题与需求,进一步调整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实施细则的内容,形成实施细则方案。
3)实施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的工作建议
  在前两部分研究基础上,结合实例研究企业所在省市的具体要求,并考虑与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管理等工作的对接需求,研究提出实施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工作建议,为相关省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路线参考。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碳排放控制工作的进展与普遍要求,研究提出在国家层面实施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的工作建议。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3601393339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1352126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