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碳汇林调查暨公众碳中和教育项目》正是在这 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 由江苏省环保宣教中心张丽和刘建 雄设计, 在环保部宣教中心和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办支 持下, 组织苏州市环保宣教中心陈建宁和黄溢、 苏州科技学 院环境与工程学院蒋妮姗和邹丛阳共同完成的。 目的是通 过选取苏州市8个受国家表彰的绿色社区做样本, 开展社区 碳汇林调查, 得出基础数据, 论述中国社区碳中和的现状 及预期值, 提出在社区范围内, 通过碳汇林建设达到碳中 和的有效途径。 同时, 通过开展调查使居民和家庭受到碳 汇林及碳中和的教育, 呼吁居民、 家庭主动参与社区碳汇林 建设, 鼓励社区属地内企事业单位积极支持社区碳汇林建 设, 进而从居民、 家庭、 社区的途径进行区域碳中和, 增进 低碳经济的发展。
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 活动、机制, 主要是通过森林植 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 从 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通常意义上的碳汇源指的 是森林, 就社区的树木而言, 由于其树龄较短, 分布呈斑块 状, 不能将其称为森林, 更加没有森林所特有的一系列生 态功能。 但根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 气, 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 固定在植被和土 壤中这一碳汇的基本概念, 可以判定社区绿化具有一定的 碳汇功能。 另外,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存在碳汇量的主要 原因, 是枯落物层及草地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殖化, 而社区 的枯落物层经常被及时清理而难以腐殖化, 且社区碳汇源 大体可以分为乔木、 灌木、 草本及土壤等四类, 乔木的碳汇 能力又远大于灌木、 草本, 因此, 本次调查忽略灌木、 草本 和土壤, 选取碳汇量较大的乔木作为研究对象。
正是因为社区碳汇林不同于林业碳汇林的概念, 它呈 斑块分散于整个社区, 无法形成单一基质, 且树种不一, 异 质性较强, 对于这种特殊性, 目前还没有被普遍认可的计 算方法, 所以用每木生物量测量为基础的调查方法, 在社 区层面进行碳汇林研究是一种新的探索, 具有指导社区碳 汇林建设的创新意义。
二、 通过调查推论社区碳汇林建设的主要树种
调查分为预调查、 前期调查和正式调查三个阶段, 在 苏州高新区馨泰社区、 工业园区都市社区、 张家港市万红 社区和前溪社区、 昆山市里厍社区、 吴江市鱼行社区、 常熟 市枫泾社区、 太仓市县府社区等8个社区里进行。
元计算,价值约在15.23万欧元, 约折合20.69万美元或135.68 万元人民币, 如果进行碳交易, 可再建相当大面积的碳汇 林, 就这个方面来说, 社区碳汇林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根 据欧洲排放交易体系2009年到2010年二氧化碳交易加权平 均碳价上升6.6%, 可以认为社区碳汇林建设的预期值, 是 实现社会低碳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 以本次调查碳汇量最 大的都市社区为例推算, 社区乔木总数14047棵, 主要树种 棵树5392棵, 总碳汇量1097.9吨, 换算成吸收的二氧化碳约 为4029.3吨, 约值5.84万欧元, 折合人民币为52.76万元, 按 苏州市场价格, 2.5米高的主要树种每棵均价200元, 可再造 2638棵树木的碳汇林, 可见社区碳汇林建设的自然生态和 社会效益的良好远景。
同时,参考2008年, 由环保部宣教中心、 南京大学、 美 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办和江苏省环保宣教中心, 联合在南 京市开展的社区千家碳排放调查, 通过一年的数据统计分 析得出, 平均每户家庭年碳排放量为3615.24千克, 人均年 碳排放量为1200千克, 这样本次调查计算出的社区碳汇 量, 大约可以中和792户或2387人的年碳排放量, 这些户数 或人数相当于一个中小型社区的常驻家庭人口, 这就佐证 了社区碳汇林建设已经产生了区域碳中和的现实意义。
四、 社区碳汇林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个阶段、 8个社区的调查, 约有400人参与工作, 发放 社区居民碳汇意识现状调查问卷1600份, 收回1400份, 有 效问卷1340份, 问卷有效率83.75%, 达到了对公众开展碳 中和教育的目的。 通过问卷发现居民参与自助绿化的比例 不高, 最高的里厍社区也仅有8%, 企事业单位参与碳汇林 建设比例也不高, 8个社区里共有603家企业, 只有77家参 与了社区绿化, 仅占12.7%, 可见社区碳汇林建设及公众碳 中和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深入的艰巨工作。
经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 有82.3%的居民, 愿意每年投 入1~200元, 用于在社区内认养一棵碳汇树, 或在家中阳台 及其他空余地方种碳汇植物, 特别是50岁年龄组的比例占 到70.8%, 可见居民对参与社区碳汇林建设有很高的积极 性, 这为加强社区碳汇林建设打下了良好的人力物力基础, 也为广泛组织社区碳汇林建设提出了努力方向。
如何有效地开展社区碳汇林建设, 在目前社区现有件下, 首先, 社区要在规划建设时, 将绿化美化的思路提升 到区域碳中和的理念, 改变本次调查发现多数社区, 主要 绿化多采用大面积的草地, 整体乔木的数量不高, 所以出 现较高的绿地率和不高的乔木量, 直接影响到碳汇量的现 状。林业部门要根据东西南北中地质与气候条件, 培育出 约10种易于社区美化的乔木, 指导社区在有限的区域内, 选 择碳汇量大的树种栽植, 注重乔木与灌木的合理搭配, 在 绿地覆盖率的标准中提高乔木的比例, 将大面积草坪改为 乔木林。 其次, 社区要主动发挥居委会是政府职能延伸的 功能, 积极争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支持, 结合工青妇、 党团 日等公益活动, 每年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 参与社区碳汇 林建设。 第三, 社区要协调物业服务公司, 广泛开展多种形 式的家庭自助绿化活动, 不断引导居民在房前屋后植绿养 绿, 将乔木的养护与居民绿地认养相结合。 第四, 社区要指 导物业服务公司, 创造条件实施落叶餐厨堆肥, 增加腐殖 化碳汇量, 减少有机垃圾的清运量, 将碳减排与碳中和相 结合, 将企业降低成本与区域碳中和相结合。
(作者单位: 江苏省环保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