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欢迎来到天津信树碳汇科技有限公司!|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天津信树碳汇科技有限公司

低阻力过滤器-低阻力止回阀-低阻力过滤器-转轮式热回收新风...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3601393339
首页 > 新闻中心 > 能源使用和管理现状分析重点

新闻中心

能源使用和管理现状分析重点

发布时间:2023-04-06        浏览次数:1456        返回列表
 能源使用和管理现状分析重点 公共机构应将采集的能耗数据和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整理,确定分析范围,对能源使用和管理现状进 行分析,分析结果应形成文件,必要时,报送主管单位或相关方。公共机构应在必要时对分析结果进行 更新。 能源使用和管理现状分析重点内容包括: a) 能源结构分析。能源消耗种类、来源、能源质量等; b) 综合能耗。综合电耗、综合水耗、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通常计算年度单位面积建筑能耗, 单位: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 c) 系统能耗。照明能耗、插座(室内办公设备和家电)能耗、动力设备(电梯等)能耗、热水供 应能耗、特殊区域能耗(例如:计算中心、网络中心、大型通信机房、有大型实验装置、对室内环境有 特殊要求的房间等)。此外,诸如按建筑面积定额收费的城市热网供热消耗量的建筑能耗费用值应单独 记录; 3 d) 设备能耗。主体建筑及建筑内设备设施的能耗。公共机构的主要能源使用区域,至少包括照明、 电器、采暖、制冷、办公、设施、炊事等,以及这些区域的能源绩效现状。对重点用能区域设施、设备 的用能情况分析,其规格、参数、运行状况以及相关的能耗必须包含其中; e) 公务用车能耗。公务用车的数量、车况及用车计划安排等内容都在分析的范畴之内; f) 能耗数据对比分析 对分析周期内总体用能情况和能耗水平,以及重要用能设备、设施的用能情况和能耗水平进行横向 和纵向的对比分析。确定能源消耗的峰值和峰谷,并确定能耗与外在因素的关系,如天气、季节等,通 常情况下,用图表描述更直观。能耗数据的比较分析应在同类型数据间进行,比如同类型建筑的单位面 积电力消耗、空调间的能效对比、照明系统占整个建筑能耗的比例等等。 g) 能源管理活动和管理制度评价 评价设备设施运行和维养制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分析它们对能源绩效的影响,如照明系统巡检制 度对于照明系统电耗的影响。 4.4.3.6 主要能源使用确定要点 对于公共机构电能的消耗占有较大比例,通常为主要能源使用;此外,公务用车油耗也是公共机构 能耗的主要方面,应在策划阶段加以考虑。公共机构还应评估未来能源使用。依据使用功能的未来预期、 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量、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化趋势、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能耗和能效变化 趋势等。 影响公共机构主要能源使用的变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 能源因素:能源价格、能源品位等; b) 公共服务:服务类别、服务量、人员流动情况等; c) 环境因素:气温(包括采暖度日和制冷度日)、极端天气、光照水平等; d) 建筑因素:空间、面积和体积、入住率等 e) 公务用车:机动车种类、数量、单位油耗、行驶里程等; f) 人员因素:人员技术、操作时间等。 公共机构可通过过程分析的方法进行识别,并借助过程图、能流图、统计模型分析等数据和工具进 行用能状况分析。基本步骤如下: a) 讲公共机构能源管理活动全过程划分为过程段; b) 通过现场观察、流程分析及统计等方法,确定每一过程段的能源输入、使用、输出情况; c) 分析每一过程段能源在目标使用与损失间的分配情况; d) 分析影响每一步骤能源在目标使用和能源损失间分配的因素; 4 e) 将各个过程段影响因素进行统计,为了便于管理,可按部门或管理职能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归 纳整理。 4.4.3.7 改进机会识别和排序要点 公共机构在能源使用现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降低能源损耗、提高使用效率提、改善运行和维护、 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的机会,从而挖掘节能空间,减少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改进机会是一种可能性,从机会到方案还需系统化的论证过程,所以在改进机会识别阶段,应集思 广益,发挥全体的创造性,同时也可以聘请外部专业机构或专家帮助提出改进机会。 公共机构改进机会的排序应考虑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节能效果等方面的因素。对无 成本和低成本改进机会优先实施,对高成本改进机会经筛选后制定实施计划。在排序时,至少应考虑下 列因素: a) 对能源绩效的改进效果; b) 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尤其是国家强制性要求、主管部门要求、节能目标的符 合性; c) 施工周期、安全及环境影响; d) 技术成熟度、系统匹配等技术可行性; e) 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除节能外的其他收益等经济可行性; f) 改造前后的污染排放、环境绩效的变化等环境可行性; g) 社会公众的可接受性。 4.4.3.8 能源评审结果的应用 公共机构应将能源评审的结果形成文件,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能源种类、来源和主要产品生产工 艺概况;能源管理的审查情况;计量设备及能源统计评审;设备、系统、过程能源绩效评审;节能量审 核;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数据收集与复核、能源实物量平衡、消耗指标核算;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 耗评估;节能潜力分析;改进措施排序及结果。 公共机构应在体系策划过程中应用能源评审的结果,至少包括能源基准的确定、能源绩效参数的选 择、能源目标指标大的制定、能源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应用能源评审的结果。 4.4.4 能源基准 4.4.4.1 总则 能源基准是用于比较能源绩效改进情况的,是目标设定的起始点,所以能源基准应与公共机构的能 源绩效相适宜,定量的反应组织在一定时段内能源利用情况。 公共机构应当将能源基准的确定和评审方法形成文件。 5 4.4.4.2 能源基准的确定 公共机构在确定能源基准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a) 确定需要建立能源基准的系统和过程、用能设备设施。 公共机构可以通过能源评审,发现需要建立的能源基准,确定的能源基准对应的能源绩效评价范围 应能满足评价要求。一般来讲,初始能源评审识别出来的重点用能设备设施、过程和系统均需要建立能 源基准。 b) 建立基准年 根据数据采集的结果,可以建立一个基准年,也可以是几个历史年度的平均值,前提是基准年内发 生的能耗覆盖了建筑内发生的所有能耗。通常选择该建筑前一年或三年的能耗情况建立能源管理基准。 c) 选择计量单位 保证能够适当且有效的表达公共机构的能源绩效。依据公共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具体情况,可选择电 力的单位千瓦时,或吨标准煤,或诸如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吨标准煤/平方米 年)、人均/每床位/每 营业小时数能耗情况(吨标准煤/人或床位或营业小时 年)、系统分项指标(可行时)等管理基准。 d) 确定能源基准 根据确定的基准年、单位建筑面积年能耗量、人均能耗量、重要用能设备能耗量等,确定公共机构 的基准年的能源绩效水平。参考组织的历史水平、其他建筑物或公用机构水平、国家规定的水平,确定 能源基准。 e) 基准的发布 可以向公共机构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及其他相关方发布能源基准。 4.4.4.3 能源基准的应用 组织应定期对能源基准进行更新,当组织管理、公共服务或主管部门的要求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制 定能源基准。 4.4.5 能源绩效参数 4.4.5.1 总则 能源绩效参数是由公共机构确定的,能够反映能源绩效水平和运行状况,并满足监测测量的要求。 能源绩效参数可以表示为简单的量值、比率,也可以是多变量模型。 公共机构应规定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的方法,形成文件并定期评审。当公共服务或能源基准发 生变更时,或发现其他造成能源绩效参数不能有效反映能源绩效的状况时,应更新能源绩效参数。 4.4.5.2 能源绩效参数的识别 公共机构在确定能源绩效参数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6 a) 确认公共机构的能源绩效改进要求; b) 利用能源评审结果,确认各主要能源使的能源绩效参数,在对这些主要能源使用的能源绩效 参数进行汇总; c) 结合公共机构的改进要求,确认能源绩效参数; d) 根据能源绩效监视测量的结果,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更新。 4.4.5.3 能源绩效参数的类别 公共机构的能源绩效参数可以分为管理绩效参数和运行绩效参数两类。可参考以下示例: a) 管理绩效参数 反映公共机构能源管理状况的绩效参数。 1) 办公活动管理:办公区域人均能耗(如电耗、水耗)、科研经费的运用、管理规定的落实; 2) 节能产品和技术管理:节能产品的采购、节能规划实施效果、节能技术应用程度; 3) 公务用车管理:统筹用车计划、驾驶技巧、出行方式和时段的选择等。 b) 运行绩效参数 主要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主要用能设备设施和系统的运行效率、节能设备运行等相关参数。 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表面温度、遮阳设施的综合遮阳系数、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玻璃或 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投射比、遮阳系数、外窗/透明幕墙的气密性、房间气密性或建筑物整体气密性。 2) 采暖、空调与通风系统:锅炉效率(排烟温度、锅炉氧量、灰渣可燃物、锅炉补水率)、采暖 管道的保温、建筑内部(垂直通道和楼梯)的热损失率、余热回收率、新风和排风系统的运行参数、 风机效率等。 3) 动力系统:电梯设备参数、电梯设备运行参数等。 4) 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装置参数、高效节能型灯具(如 LED 光源)比例、满足国家能耗标准 的电器元件/变压器(如太阳能照明设备、光导照明设备)比例、用电分项计量参数等。 5) 室内设备系统:节能产品比例、设备能源效率等级等。 6) 公务用车油耗:百公里油耗、车况相关参数。微信图片_20230406162602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3601393339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13521269933